中国在线学位困境:科技崛起与数字教育的悖论

作者:罗伯特·乌贝尔2025年05月01日
中国在线学位困境:科技崛起与数字教育的悖论

鉴于中国正在崛起成为科技领域的世界强国——建立庞大的新学术综合体,跻身世界顶尖大学之列,在科学和工程学博士毕业生人数上超越美国,并在科技学术引用方面有望超越所有其他国家——我感到困惑的是,中国在提供在线高等教育学位方面却处于停滞状态。

事实上,中国没有任何机构被批准授予在线学位,尽管它已迅速拥抱MOOCs,即为全国数百万学生提供的免费或低成本在线课程。

由于虚拟学位和MOOCs都是数字化的发明,我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不愿意授予远程学位,而它却全力以赴地发展MOOCs。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悖论,因为你可能会认为中国会将远程高等教育视为其全球抱负的一部分。

看到中国的崛起,我想象着欧洲人在二战结束时的感受,当时他们长期保持的统治地位被美国超越。毕竟,美国曾经——就像中国一样——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前哨。战后,伦敦、巴黎和柏林的强大帝国中心沦为配角,不再能够行使其昔日的权力。今天,是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将美国挤出全球技术霸权的地位。

在线学位暂停

中国实际上拥有远程学习的悠久历史——主要是在函授学校和电视广播上。 并且,中国教育部曾批准了68所在线试点大学,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等精英院校。 但是,要获得完全认可的学位,在线试点项目的学生必须参加额外的考试才能获得资格——这些资格证书与在校颁发的资格证书不具有相同的学术地位。

北京贝肯教育的首席执行官王迈克,我咨询的公司,该公司向中国在职专业人士提供美国的在线学位,他说中国的远程学习项目主要为两到三年的、二流的职业和专业学校。“它们不如从更昂贵的、为期四年的中国大学获得的学位那么严格,”王上周在北京的电话中告诉我。“它们也不符合美国大学的在线学位标准。”

中国教育部批准在线学位面临着几个障碍。“由于有150万人在研究生课程中注册,该国根本没有足够的师资来管理超出其当前承诺的在线学生群体,”王说。“由于没有在线教学经验,师资力量也没有准备好。”

王指出,中国政府非常保守,他评论说,如果贸然批准在线学位,教育部很可能担心其学术声誉会受到损害。 王认为,官员们还需要三到五年时间才能批准任何虚拟学位。

为了扩大国家的技术人才库,中国各大学正在升级其提供更现代化科学技术课程的能力,各大学才刚刚开始开设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软件工程和其他高级专业学位。 对于中国来说,此举是脱离其数百年以来偏爱文学和人文学科的传统。

“大多数中国学校都满足于仅在校园内提供新课程,而不是在数字平台上,”王迈克的同事、贝肯的全球总裁查尔斯·伊安努齐说。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贝肯通过与美国学院和大学合作,在中国提供美国在线学位,为中国职业生涯中期的工人提供技术研究生学位。

联合国际项目

十多年前,作为史蒂文斯理工学院的在线学习院长,我在中国两所顶尖院校运行了三个混合硕士学位: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 虽然我们在北京的中国学生可以在家里或其他地方使用笔记本电脑访问史蒂文斯的数字课程,就像我们在霍博肯的学生一样,但当时大多数中国大学的在线学习都是在传统的教室里进行的,在前面屏幕上播放视频或直播电视讲座,就像在电影院一样。

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在中国的项目代表了由外国学院和大学启动的大约一千个类似联合学位中的两个。 今天,除了大约10个完全建成的居住校园,包括宁波诺丁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内的利物浦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国际学院和大学还在中国提供40个在线学位项目。

据中国教育部称,在校联合国际项目的启动是为了促进教育改革和鼓励现代教学实践。 教育部也一定渴望鼓励中国学术机构效仿帮助推动充满活力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西方机构。

最近,在中美和其他西方国家关系紧张之后,中国教育部关闭了200多个外国项目,其中有20多个是与美国学院和大学合作的项目。

MOOCs兴起

中国已经从电影院式的教学方式发展到采用更常见的数字学习实践,通常紧随美国在线教学法的进步,例如翻转课堂和MOOCs。

中国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说:“MOOCs对于改革中国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至关重要。”

MOOCs在中国已经证明非常受欢迎。 2016年,MOOCs在中国注册人数超过1000万。 到目前为止,如果我们将其轨迹与全球蓬勃发展的MOOC注册人数进行对比,中国的MOOC学习者人数一定是这个数字的两倍,甚至三倍。 追踪MOOC注册人数的网站Class Central报告称,全球有1.8亿MOOC学习者,而8年前仅为5800万。

去年,在由于疫情推迟了1月份新的高等教育学期开始后,教育部批准了一份供大学使用的免费MOOCs清单。 今天,在经历了全球大流行的高峰之后,24个中国MOOC平台提供了惊人的52,000门课程,是2019年的两倍多。

奇怪的是,中国不愿意提供在线学位与美国常春藤盟校对在线学位的态度相似——两者都拥抱了MOOCs,同时又回避了虚拟学位,担心远程学位会损害他们的声誉。

但是,通过维护声望并且未能看到进入在线学位空间的必要性,他们将让其他人引领数字发展。

似乎值得提醒中国官员毛泽东的《毛主席语录》中的一段话:“如果我们盲目地、不加批判地坚持很多东西,它们可能会变成包袱,可能会变成累赘。”